北京福彩快三中奖查询

积极拓展博物馆文化传承和育人功能
北京福彩快三中奖查询
栏目分类
积极拓展博物馆文化传承和育人功能
发布日期:2025-04-12 07:21    点击次数:122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也是促进社会教育的“大学校”。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高度重视博物馆事业发展,在江苏考察时多次到博物馆、纪念馆参观指导,强调“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文明传承力、文化感召力、教育影响力,引导观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智慧和力量,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活化利用馆藏资源,让学生在触摸历史、对话文明中实现“知行合一”,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有利于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

厚植文化自信的精神根脉

博物馆体现着城市的文化脉搏,肩负着历史寻根、文明传承的重任,能够给予观众文化自信、文化力量。着力体现历史脉络。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做好陈列展览,探索以历史为轴线分阶段举办主题展、系列展,揭示文明演变、社会演化背后的客观规律和深层逻辑,讲清楚中华文明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的原因,加深观众对“两个结合”重大意义的理解。着力体现文明特性。聚焦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点,推出原创性展览,深入揭示地域文明在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贡献和独特地位。着力体现民族智慧。从小切口、细节处出发,解读具体文物展品在美学设计、手工艺术、生产技术、材料工艺等方面蕴含的匠心巧思,增强展览的亲和力、说服力,让观众见“物”知历史、见“物”增自信。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示的《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将大运河沿线的水利风光尽收眼底,让青少年沉浸式感受千年运河传承古今的繁荣密码。

打造润物无声的精神课堂

博物馆发挥着以文养德、成风化人的重要作用,是“润物无声”的重要课堂。讲好理想信念课。充分利用革命场馆,激活红色资源,深化馆校合作,推出有温度、有深度的革命主题特展巡展,打造“纪念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激发青少年的思想认同和情感共鸣。讲好思想道德课。将文物藏品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以及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挖掘出来、展示出来,促进博物馆课程与学校德育课程紧密衔接,激发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讲好文化艺术课。借助博物馆资源开设美育、智育课程,深入开展博物馆教育进社区、进校园活动,调动学生对人文艺术、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崇文尚教的浓厚氛围。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推出“红在梅园”爱国主义教育系列课程,与百余所大中小学合作创建“周恩来班”“邓颖超班”,让“大思政课”成为照亮青少年前行之路的明灯。淮海战役纪念馆推出“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淮海战役支前文物展”,走进高校探索革命文物大规模巡展新模式。

开创丰富多彩的文化空间

文化场所知识点多、信息量大,分众化、差异化、轻松愉快的沉浸式展陈不仅可以缓解视觉疲劳,还能让不同年龄段的参观者愿意来、待得住、印象深、有收获。要善于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推动展示展览方式由“眼看耳听”向“手摸身入”转变,实现传统与新潮的有机融合。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河之恋”展览以“水”“运”“诗”“画”四个章节,运用“科技+艺术+文化”,将写实的自然人文风光与抽象的视觉艺术融合,体现“流动的文化”主题;“运河上的舟楫”展览结合实体体验和数字虚拟体验,讲述运河舟楫的演变、运河生活的变迁。要挖掘博物馆这座文化富矿,推出更多体现文化底蕴的文创产品,让年轻人通过文创了解文化,进馆看展。“苏州博物馆教育联盟”汇聚14家成员单位,精心设计开发吴门书画鉴赏研习营、“姑苏风物”文博系列课程等,让文化载体为思政课程注入更强的生命力。无锡博物院常态化开展雕版印刷、泥人手绘、团扇绘制、紫砂壶制作等非遗体验活动,徐州博物馆通过汉赋、汉礼、汉服等体验项目积极培育“国潮汉风”,实现了文化传承与文明传播的有机结合。

探索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径

博物馆包括历史文化、艺术、综合地志、革命纪念、自然科技、考古遗址等类别,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强化博物馆与周边文化遗址、文化资源、文化空间的呼应联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构建全域博物馆,推动博物馆融入社会、融入生活。苏州以博物馆为支点,整合古城内文博资源、公共空间、重点区域,将整座古城建成一座无边界的博物馆,实现“进城即进馆、景物皆藏品”,让人们更好地感受绵延千年、生生不息的江南文脉。发挥好综合性大馆辐射带动作用和中小博物馆基本文化权益保障功能,鼓励行业博物馆建设,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加强校馆结对共建,建强人才队伍,联合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打造具有本地本校本馆特色的思政课品牌。组织学生志愿者加入博物馆讲解队伍,引导他们主动研学知识,在讲解中进一步增进理解认识、涵养深厚底蕴。南京评选出的400个优秀研学实践教育课程中,博物馆课程占40%,“500娃娃学非遗”“我是信仰传承人”等馆校合作品牌课程火爆出圈。

朱振飞(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